欢迎访问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要闻 > 交流园地

刚刚!厦门市人社局重要发布!

来源:综合厦门日报、厦门广电 发布时间 : 2022-07-05 13:12

  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厦门市委宣传部举行

  “牢记使命 奋斗为民”

  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各区各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的工作成效和经验亮点。

  第十场发布会

  今天上午举行

   

  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上官军主持,厦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赖祖辉,厦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总会计师陈国荣出席并发布有关情况。

  赖祖辉说,人社工作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市人社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社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立足更高起点,着眼更高层次,聚焦更高水平,全力引人才、保就业、强保障、促和谐,各项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厦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引才育才成效显著、特色鲜明

   

  2022厦门“金砖+”留学人才项目对接洽谈会

  过去十年,厦门市人才总量从63万上升到147万,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数量3600人,各类人才总量位列福建省首位。每万人大学受教育比例从17.8%增长到26.94%,位居全国主要城市前列。多次获评“最佳引才城市”“海创人才吸引力城市”。

  强化国际人才引育。修订实施全国首部鼓励留学人员创业法规。10年间,每年引进留学人才从591人增至1821人,目前全市留学人才总量超过3.4万人,每万人常住人口留学人才65.9人,位居副省级城市前列。

  深化职称改革试点。探索在生物医药、航空维修、物联网和智能输配电等行业率先开展职称评审办法改革试点,“航空维修产业职称评审”被列为国务院第六批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

  打造两岸人才高地。首创台湾特聘专家制度,累计评选540名台湾特聘专家(专才);现有省级以上台湾青创基地22家(其中国家级7家),数量位居大陆城市前列;在全国率先实行台湾技术士证书直接匹配对应大陆职业资格证书。

  突出职业能力建设。组织开展技能提升行动,10年间,培训各类劳动者142.41万人次,全市建成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5家、省级71家,福建省3位“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均在厦门。

  就业工作纾困克难、保障有力

   

  开展“点对点”输转务工人员来厦返厦

  强化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的保障力度,10年间,全市累计失业人员再就业88.33万人,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15.44万人,接收毕业生就业人数39.14万人。全面推进“充分就业社区”创建,全市83.67%社区达到充分就业社区。

   持续深化重点群体就业政策,不断提升就业供需端匹配度。全市登记用工企业23.15万家,比十年前增长487.56%;登记在职职工275.08万人,比十年前增长86.09%。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衔接就业扶贫和乡村振兴,在10省25地市设立劳务输入基地,创新开展“点对点”输转务工人员来厦返厦,在缓解企业用工短缺方面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市外来厦务工人员达195.41万人,比十年前增长94.59%。

  对接“全省营商环境监测督导”指标体系,厦门劳动力市场监管和包容普惠创新——人才流动便利度指标进入全国标杆城市行列,劳动力市场服务与监管指标综合排名全省第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全国公共服务质量监测结果,我市公共就业以90.15的得分,排名全国第一。

   社保服务奋楫赶超、争先进位

   

  社保窗口为办事群众提供暖心服务(市人社局供图)

  在全省率先完成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城镇基本社保综合增长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曾连续5年位列全省第一。10年间,我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从200.71万人增加到511.29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从150.73万人增加到285.63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从152.1万人增加到282.65万人。

  10年来,发放待遇总额逾千亿元,各项社保待遇水平居全国前列,养老保险企业年金覆盖率稳居全国前列;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作为全国首批试点。

   在全省率先建成社保基金内控系统,率先启动社保卡省内通办和异地社保卡停用代办,全国首创“大学生参保制卡一件事套餐”,持续推动社保卡加载社保、医保、金融、交通等领域服务应用。社会保障卡持卡人口覆盖率达97%。

   劳动关系以点带面、和谐稳定

   

  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监察员走访一在建工程项目,对一起欠薪反映实地调查核实

  开展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建设,各区确定至少一个街(镇)、一个社区、一条商业街(楼宇)和8家小微企业的“1118”和谐劳动关系示范工程建设模式被写入省委、省政府文件,通过创建和谐劳动关系示范点以点带面、典型示范,在全省进行推广。目前,全市共确定“1118”工程各级示范点296个,评选认定3个国家级、51个省级劳动关系和谐单位。

  率先全省开发“劳动关系调节数字云”,荣获全国政法智能化建设智慧司法创新案例,并改造升级为全省系统部署运行。

  连续多年保持省对市根治欠薪考核A级第一名,获评国务院全国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先进集体,多次代表福建省接受国务院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实地考核。

  下一步,市人社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勇立潮头、勇毅前行,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千方百计促就业保民生,全心全意引人才谋发展,为更高水平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书写厦门人社篇章,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会上

  这些市民关注的问题

  有答案了

   

  问:人才作为城市发展的第一资源,越来越受到社会大众关注。请问赖祖辉局长,市人社局在推进人才强市发展过程中主要有哪些亮点和成效?

  答:市人社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会同相关部门全力推动人才强市战略,强化高端人才和基础人才引育,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突出对台特色优势,优化提升人才服务,多措并举为厦门率先实现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超越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多次获评“最佳引才城市”“海归创业吸引力城市”。

   

  厦门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火炬园)所在的新科广场

  一是积极打造区域人才高地。强化高端引领,我市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3600人,位居福建省首位。启动“‘i海归’留厦”全球引才计划,举办金砖创新基地人才赛道暨留学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全市共有留学人才3.4万人,每万人常住人口中留学人员数量位列副省级城市前三。强化基础人才引育,对新引进毕业生发放新引进人才补贴,力度全国领先,实施“百城千校万人”大招聘行动,探索“校园云招聘”、“直播带策带岗”等新型招聘形式,近三年接收毕业生就业人数年均增长超过10%。大力开展技能人才培训,10年间,共培训各类劳动者142.41万人次。典型做法获《人民日报》等权威媒体报道。

  二是率先推进人才体制改革。深化人才职称评审改革。建立以能力、业绩、贡献为主要标准的人才评价导向,率先在自贸区航空维修产业推行以主管部门、产业联盟、行业协会和企业为主体的多元职称评审模式,被列为“国务院第六批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试点复制推广经验”。牵头实施《厦门市高层次人才评价认定标准》,将薪酬、岗位和实际贡献等市场因素纳入评价范畴,鼓励用人单位向人才“发高薪”,通过人才引领促进产业链创新能级提升。推进职业资格改革,开展技能人才企业自主评价与第三方机构评价相结合,为技能人才成长打开通道。

  三是创建对台特色工作品牌。实施全国首个台湾高端人才引进计划——台湾特聘专家制度,给予每人最高150万元补助,已累计评选540名台湾特聘专家、专才。举办大陆第一个台湾专业人才对接会并连续举办十七届,吸引超过5000多名台湾中高端人才来厦交流应聘。按“非禁即享”原则在全国率先实行台湾技术士证书直接匹配大陆对应职业资格证书,直接采认台湾地区地政士、工程师、会计师等专业资格230多名。

  四是营造良好人才生态环境。牵头开展高层次及骨干人才确认,构建“租售赠补”一体化人才安居保障体系,有效缓解人才在厦安居需求。2018年以来发放高层次人才住房补贴1.79亿元,2351名人才申购人才住房和保障性商品房。建设高质量区域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协调人才解决医疗保健、子女就学、配偶安置等实际需求,营造人才舒心安心工作生活的良好环境。

  问:近10年来厦门经济取得较大发展,企业在用工需求方面也不断增长,请问陈国荣总会计师,我市在企业用工服务方面有哪些好的做法,取得了哪些成效?

  答:2012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市人社局坚持“服务经济发展”工作主线,全力保障企业用工和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实现“就业服务不打烊、网上招聘不停歇”,不断提升就业供需端匹配度,确保全市企业用工和就业形势稳定,央视、福建日报、厦门日报等主流媒体多次专版报道。全市登记用工企业23.15万家,与2012年同期相比增加487.56%;登记在职职工275.08万人,同比增加86.09%。

  一是构建政策体系。突出政策稳定性、针对性、应急性,出台助企纾困减负长期中期短期政策,综合施策帮助企业招工用工稳工,持续推进全面顶格、能出尽出助企纾困政策,为开展企业用工服务奠定坚实政策支撑。实行“免申即享”“快速兑现”,确保政策快速惠及企业。发放各项补贴(补差)及奖励资金达100多亿元,惠及20多万家企业。

  二是打造服务机制。加强企业用工缺工动态监测,坚持需求牵引,建立重点企业联系制度和风险预警机制,针对性开展用工服务。发挥11个线下市场作用,推广移动、线上招聘会,通过开展网络招聘、直播带策带岗等,丰富招聘形式,保持招聘“不打烊”。

  三是创新助企模式。强化校企合作,拓展企业院校招聘渠道,搭建政校企合作平台,已举办18届校企合作对接会。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有效衔接就业扶贫与乡村振兴,开展劳务输出输入合作,在10省25地市设立劳务输入基地,在厦务工人员190万余人,缓解企业用工工作成效显著。推进用工调剂,促进供需双方达成对接,想方设法把人留“厦”来。

   

  专场招聘会走进厦门大学,不少展位前大排长龙

  下一步,市人社局将加大政策宣导力度,力促政策落地见效,引导企业用好用足现有纾困扶持政策,减降人力成本,支持企业稳岗留工扩就业;搭建用工共享平台,充分挖掘就业潜力,探索共享用工新机制,充分应用信息化手段,加强用工信息沟通,推进企业间用工调剂;稳定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将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与服务保障企业用工相结合,全面推进就业服务提质、保障企业用工提效。

  问:社会保障一直以来都是公众关注的热点。请问陈国荣总会计师,在社会保障托底民生方面,我市人社部门采取了哪些措施持续增强人民获得感和安全感?

  答: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积极创新理念,强化监管,逐步形成了具有厦门特色的城乡一体化全民社保体系。

   

  群众在窗口办理业务

  一是坚持全民社保导向,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我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涵盖城镇职工、农民工、被征地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居住证持有人、港澳台居民等人群,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共同实现养老保险制度的全覆盖。我市在全国率先将农民工纳入失业保险、工伤保险保障范围,在全省率先实施基层快递网点从业人员单独参加工伤保险办法。目前,我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511.29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285.63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282.65万人,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

  二是建设多层次发展体系,有力保障参保人员权益。我市养老保险第二支柱企业年金覆盖率稳居全国前列,第三支柱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作为全国首批试点。较早建立了社会保险待遇灵活调整机制,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连续上调17年,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由最初的200元提高到330元;每年适时调整工伤保险定期待遇和失业保险待遇;目前我市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水平居全国前列。强化风控建设,在全省率先建立起集社保政策、经办、信息、监督“四位一体”的风险防控新体系。

  三是强化高标准服务意识,着力打造便捷服务平台。作为全国首批电子社保示范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城市,我市持续提速增效打造城乡一体化的“智慧社保”经办服务体系。 

  线上“五个一”:一号呼叫——“12333”咨询热线每年受理人社业务咨询服务超过300万人次。一卡应用——社会保障卡持卡人口覆盖率达到97%,在全国率先实现社保卡图书证、轮渡购票等功能应用。一机自助——遍布全市的500余台自助服务一体机提供20多项社保自助服务功能。一网经办——“全程网办”业务占比76.55%。一台服务——在全国率先开通社保微信公众服务平台。

  线下“五个一”:一次性办结——“即办件”业务占比77.78%。一趟不用跑——“一趟不用跑”业务占比96.30%。一窗式通办——综合柜员制实现一个窗口集中受理业务。一公里到位——“15分钟便民服务圈”实现社保业务在社区办理。一件事集成——全国首创“大学生参保制卡一件事套餐”,政银校互动,推动多个“一件事套餐”落地实施。

  问:农民工工资被拖欠问题一直以来是老百姓关心关注的事情,也是社会的热点难点问题,请问赖祖辉局长,厦门市如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让农民工安“薪”无忧,市人社局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成效如何?

  答: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事关广大农民工的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和谐稳定。我市有近200万外来务工人员,已经成为我市产业工人的主体,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而独特的贡献。厦门曾入选全国最受农民工欢迎的十大城市。长期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市人社局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把根治欠薪作为重大政治责任,恪守以人民为中心理念,坚持市场主体负责、政府依法监管、社会协同监督,依法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让农民工在厦门安“薪”无忧。

  工作中,主要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各方责任。我市成立了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明确成员单位职责分工,形成齐抓共管、多方共治的责任体系。

  二是坚持源头治理,规范工资支付行为。市人社局将工程建设领域作为根治欠薪工作的重点,全面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各项长效制度,从源头上解决农民工工资“钱哪来”、“钱放哪”、“钱谁发”、“发给谁”等问题。

  三是加强监督管理,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戒力度。市人社局以建立健全欠薪“零容忍”的制度体系、监管有效的工作格局、惩处有力的执法机制为目标,综合运用行政、司法、信用和社会监督手段,依法查处各类欠薪违法行为,营造“不敢欠、不能欠、不愿欠”的社会氛围。具体实践中,市人社局还创建了成立一支党员突击队、建立一套工作指南、创建一批示范项目、畅通一条维权渠道、研发一个预警系统的“五个一”工作法和强化工程项目“点”支撑,畅通平台网络“线”连接,突出部门多层“面”联动的“点、线、面”结合的“立体式”欠薪治理模式,这些经验得到了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

   

  经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监察员的协调,一起劳资纠纷得到妥善处置。(市人社局供图)

  经过共同努力,我市根治欠薪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拖欠农民工工资多发高发的态势得到了明显遏制。立案查处的欠薪案件、涉及金额、涉及人数逐年下降,其中查处欠薪案件涉及金额从2012年1.18亿元降至2021年680万元,劳动关系长期总体和谐稳定。我市连续四年在福建省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考核中取得A级第一名。2021年,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荣获“全国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22年,荣获“福建省平安建设先进集体”称号。